Vinyl Collection / Sunna
Healing Gallery / Hui-Chun Chang

本次題目之基地位於國民路與新都路的交會點,而我所選擇的機能是療傷藝術館。因為基地附近大部分為公墓用地,但在這複雜的環境中似乎缺乏一個讓往生者親友和家屬沈澱心情的地方,因此我的設計會以不同空間尺度及光線量來引導情緒,讓親朋好友緬懷往生者及沈澱心情。
右圖為基地詮釋圖,敘述我在基地被綠意、生生不息的動植物、周遭環境雜亂、使人心中落淚包圍的感受。
「療傷的方式,是面對傷。」

底層平面圖

一樓平面圖
從平面圖可見半戶外空間可以與linking及餐廳互相流通,而將餐廳放置於此可以是因為可以看見不同景色,前側有竹溪,後方則有與linking空間共用的綠植區域,兩棟建築與基地包圍成綠意盎然的後院空間。另外,餐廳採光利用與挑空空間相似的天窗來引入光線及呼應語彙。

二樓平面圖
LOBBY主要目的是轉換從外界到室內的心情,再來會進到Linking的挑空空間,在這裡可以穿梭不同的樓層展場,但主要動線是從Gallery的展場開始。

屋頂平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立面圖

動線概念圖及配置圖

LOBBY
廣闊的大廳是設計給人們整理情緒以及作為即將展開的心靈之旅準備區。
GALLERY
畫廊主要展覽往生者的故事,選擇此主題是因為我認為儘管是無名小卒都有值得被看見、讓人學習的地方。
ART THERAPY SPACE
結束緬懷往生者的展覽後,為了平復強烈的情緒,會來到藝術治療的空間,此處可展演動態及靜態的藝術治療。
RECONNECTING
此空間是為了讓人們漸漸從回憶走出來,藉由各種自然元素讓人意識到現實空間的存在。
RESTAURANT
現實中人們的生理需求更加明顯,餐廳在此處藉由料理的香氣及餐具的碰撞聲,以嗅覺及聽覺喚醒人們。

情境圖
左是大廳(LOBBY),右是挑空連接空間(LINKING)

Gallery的設計是利用牆的交錯帶來有點迷宮的感覺,因為我認為思念他人的傷痛就像走不出的迷宮,而此處的入光量只有一個縫隙的開口,使活動空間只有微量光線照映在動線,引導人們更專注在牆上的展覽內容。

從GALLERY展場下樓梯後會來到藝術治療空間,為了開始轉換情緒,藉由藝術創作,將壓抑的潛意識視覺化並提升到意識層次,藉此將存於內心的思想與情感向外呈現出來,這樣有益於個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此處空間更加廣闊,原因是除了靜態展覽之外,藝術治療有時候也會以動態活動的形式舉行,而此處有更多的開窗,入光量增加、外界的環境開始可以被看見。

從ART THERAPY轉角進入後會來到半戶外空間,此處可以直接看見外在的環境,另外透過水池與光線的折射,使天花也有水紋,打造整個空間被自然包覆的感覺。透過長尺度的坡道慢慢走向彼方端景之處,透過些微垂直高度抬升 ,左側景色慢慢改變,慢慢沈澱情緒。會特別將這件事放在最後,是因為我希望人們在面對分離後,能夠接受彼此在不同的空間生存著,所以離開心靈空間時,肉體沒有改變,但心靈已經被療傷。

Project gallery
設計者:張惠淳
指導老師:吳建志